金色夢鄉——游水上古城鄉村記憶博物館
宋明的風裹著時代氣息,緩緩地在這城水相依的地方沉淀。歲月以古典為引,釀出了味道醇馥的酒,在分子的運動中安撫了快節奏里躁動不安的心。在這一刻,福至心靈的我仿佛明白了阿多尼斯的孤獨,將我的眼睛沉入你的眼睛,靜靜感受這悠悠夏日水上古城“微博之都”的文化魅力。
小小的城在清晨伊始時便已經開始逐漸忙碌起來了,四條大街上無處不洋溢著夏日的熱情。在這文化的盛宴之中,鄉村記憶博物館則是水上古城博物館所給予的第一道精品。
進入鄉村記憶博物館,一股鄉間泥土的清新氣息撲面而來。緊接而來魯西鄉村農耕文化的源遠流長與民間生活風貌的千姿百態便透過林林總總一百余件老物件生動立體了起來。整個展館按照復原后的魯西民居、鄉村傳統農業生產工具、鄉村交通運輸工具以及鄉村民間藝術作品四大板塊分門別類的依次呈現,井然有序卻又不失鄉村風情。
“回憶也是一種文學加工?!痹卩l村記憶博物館里,我所感受到的便是這濃烈的回憶氣息與涌上心頭的文字記敘感?!爸液駛骷揖?,詩書濟世長”是古老中華文化的用心凝結,也是鄉村記憶博物館的精神核心。復原之后的魯西民居里,灶臺、風箱、轆轤、八仙桌、太師椅、條幾等生活用品喚醒了我強烈的歸屬感。門前葫蘆形的洞,仿佛讓我聽到了姥姥那時教我“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里”的熟悉旋律。緊隨其后的農事工具,從耕地用的犁耙、播種用的耬車、防跑墑的石砘到灌溉用的水車、收割用的鐮閘刀、去糠秕用的扇車,一應俱全,無不成為了我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務農人家最樸素的歷史縮影。最有意思的還是交通運輸工具與民間藝術作品的部分。京杭大運河作為在我國靜靜流淌的運輸心臟,時過境遷,對聊城這個孩子卻依舊寵愛。她為他留下了漕運的縮影船錨,讓聊城的子女對聊城的過去有跡可循。牛車、馬車、四輪車、雞公車等陸路工具緊隨其后,像是不甘落后的娃娃,爭相表現著自己的成績,再現了數百年前聊城的繁華。如果將交通運輸工具比作調皮的男孩子,那么民間藝術作品則是溫柔淑婉的女子。她秀麗,轉手間便裁出了一幅幅生動的窗花與俏皮的面人泥人;她穩重,便誕生了“江南桃花塢,直隸楊柳青,東濰西聊在山東”的底蘊年畫。她將心靈手巧運用到了極致,拆下了肋骨當做火把,點亮了這片魯西大地。
往事可追,可追在鄉村記憶;童年可憶,可憶在鄉村記憶。鄉情鄉愁鄉韻,相思相依相偎。假若你想要尋找故鄉,就不妨在這淳樸的金色里,來與過去的我們相遇。
來源:靳晨雪 古城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