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認過眼神,你就是履約的人——水上古城契約博物館
約定,這是一個自帶重量的詞匯。
泱泱中華五千年,失信者與守信者數目均不可計數。古有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美人一笑易了江山。也有商鞅南門立木一諾千金,展開商鞅變法,為秦統一六國奠定堅實的基礎。如今,我即將要走進的,便是這一方契約文化的天地。
契約文化博物館,作為以契約文化為主題的專題性博物館,集中展示著契約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蘊。整個館內精心展出的五六百份契約,時間從唐朝跨越到民國,從房契,地契,到分家契,過繼契,人口買賣契等,每一份契約都講述著不同的故事。
古之契約,今之合同。我與你之間的約定與信任,立了契,便可經由時間的考證。最早,你我之間是口頭約定,是結繩記事。在契約萌芽的時候,誠信便已在雙方心中烙下了烙印。在漫長的發展期,歷史又主動為契約劃分了四個階段,讓實物契約與文書契約相繼登上歷史舞臺,在書法和藝術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為后人譜寫了一曲忠勇誠信的壯麗凱歌。
館內零散陳列的各式契約,為契約的發展提供了可靠的實物見證。從人口買賣契到分家過繼契,從明太祖規定的工本費到嘉靖二年的地契拓片,從宋朝的契尾到國民政府的印花契約,從白契到完整的四連契,從民契到軍契,從乞討辦學到“義學正”,這些無不用薄薄的紙張促進了契約的發展歷程,也見證了社會文明的不斷發展與進步。
萬物有靈。諸生在契約中相守。
當我老了,風沙與渾濁布滿我的雙眼,甚至嚴重到看不清這個世界的時候。即使眼神已空,契約之下,你仍是那個履約的人。
作者:靳晨雪
2018年9月10日 14:15
?瀏覽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