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昌湖,可以讓心住到老的地方
在記憶的黃昏,那片最初的年代里的湖水一直在我的心頭靜靜蕩漾。日子宛如那湖水中掙扎的圈圈細碎波紋,少有一些寧靜而又獨處的時日默坐湖岸,獨對一湖秋水,讓思念伸向遠方,抵達彼岸,像漣漪一樣在湖心蕩開。但我深知自己與成千上萬條的魚只一樣,在深情的湖底中藏著一顆不死之心。而此刻,我終于走在抵達這方湖水的途中。
汽車上看到的東昌湖,水面寬闊,波光粼粼,平靜的湖水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折射出點點光芒,寬闊,渺然,清亮像一個性格直率的漢子,湖岸邊亭臺軒榭一閃即過。轉過幾個街區,又一片水面倏忽映入眼簾,真是“水中有城,城中有水,水城一色”, 滿園深淺色,照在碧波中,宛如一位美人猶抱琵琶,讓人難窺其全貌。
一直很喜歡看古城的街巷,沿著鐵塔前行,不遠到了古城的北門,從這樓北大街走回到光岳樓,出海源閣,找山陜會館的過程就是從一個小街到一個小巷,再從另一個小街到另一個小巷。東昌府的民居保護很好,尤其是古樓周邊的保護很好,沒有現代建筑。雖然濟南自己說是文化名城,但古城文化的載體古建筑和老街道都被蠶食的所剩無幾了。一脈彎彎曲曲的清波,宛如戀戀不舍的情人頻頻回眸,是穿城而過的護城河。向西行,走過最美的21孔橋,看了古井后,轉向南面,開始了沿東昌湖周邊閑游的步伐,果是人煙阜盛。湖面碧波蕩漾,湖里畫舫如織,湖濱有幸福的新人在拍婚紗照,他們呵,讀著愛情的詩行,深情呼喚水尾的那枚月亮。幸甚至哉。誰曾經的想到,這里原是一方寂寞的山水,躲藏深閨獨自顧影呢。
對于土生土長的聊城人來說,東昌湖就是家門前一幅柔美的裝飾畫,就是自家后花園里的江南水鄉:春有堤岸垂柳,海棠盛開,亭臺樓閣,長廊迂曲;夏有蓮荷臥波,魚躍浪起,偶有皮筏蕩漾其間,湖水粼粼,笑語環繞;秋日夕陽下的煙雨更多幾分柔美,大朵的菊花把石砌小徑打扮的分外妖嬈;冬天的皚皚白雪里飛檐、青瓦、樹桿都開滿了瓊花一汪清澈泛著漣漪的湖水,這樣美的景致給聊城多了幾分靈動的風韻。
藍天下,湖水很安靜,細看,有著濃濃的墨綠色,深不見底。我喜歡坐在河流低低的岸沿,看船帆飛航和泅渡者齊肩涉水。微風過處,湖面如同少婦的長長裙裾起了皺褶,更顯風情,又如初戀的少女輕輕皺了一下眉頭,惹人愛憐。遠處的湖面成湛藍色,水天一色,在冬日暖陽的愛撫下跳躍出點點光芒。在微微拂過的冬風中彌漫些許淡淡陽光,這份溫和、溫暖、溫馨的淡雅和淡定,才是東昌湖的真性情。色彩斑斕的游船畫舫寂寥地??堪哆?。泛舟湖面,踏水去尋訪胭脂的蹤跡;依船而飲,學古人對酒當歌。 “霸業原如春夢短,文章常共大江流”, 那片寫滿青春的文字的詩行,仿佛摩挲玉石,有綢緞般的光滑和沁人。
登上拱橋,極目四望,楊柳翠蔭,塔橋亭閣。湖面似一面天然的大鏡子,一輪明月映于水中,宛如一枚玉盤鑲嵌。這北方水鄉,氣息中似乎有了江南的味道。
船在湖面上漂浮著,陽光照射在湖面,湖與水擁抱著,藍天下水的長袖漫舞,折射出閃爍的金光登上湖心島,迎面就是望岳亭,記錄了胭脂故事連環畫,并與光岳樓遙相輝映。走進益香齋,這是用來接待賓客的地方,也是游人大發雅興,揮毫潑墨的好地方。其環境幽雅別致,建筑精巧宏麗,各種名花異草爭奇斗艷,四周煙波浩渺,魚戲游舟。橋似玉帶凌波起,船若浮萍水上行,好一派旖旎風光!
東昌湖之美,蘊于靜,也蘊于動中。一場突如其來的風,吹得湖面波浪翻滾。我驚訝于它的千變萬化。剛才還波光粼粼的湖面此時已完全變了樣子。和著瑟瑟的風聲,翻滾的波浪向岸邊伸延過來,拍打著湖岸,激起層層浪花。湖底的魚兒則來了興致,圍著水草,在水中翻滾騰挪?;騽踊蜢o,東昌湖都以她的溫存和粗獷印證著生命的生生不息。
沙灘浴場湖底呈坡形,其內為細沙鋪底,是聊城夏季最美的避暑地。環城公園外臨湖水,內接古城,草坪綠地之中,點綴著亭臺石凳,是人們散步游憩、納涼觀景的理想場所。荷香園位于環城湖西北端,是一處開放式觀賞公園,園內不僅蓮荷滿湖,而且葦草蓊郁。園內的荷香亭四面依水,臨亭有水橋連結湖岸。江北水寨位于西關路北側與湖心島隔水相望,全部采用竹木結構,造型別致,構思巧妙,是江北唯一的一座極具江南水鄉風味的水上竹寨。垂釣基地位于古城北門至西門之間,由天津大學建筑系規劃設計,現在是東昌湖垂釣的佳處。
夜色下的東昌湖一切都是那么靜謐,河水靜靜流淌,水岸上的燈籠忽明忽暗,透著一點神秘的氣息。遠望湖心島,燈光簇簇,整個輪廓倒映于水中,幽雅別致,精巧宏麗,如同海市蜃樓?!读凝S志異》中胭脂的故事即源于此島,因此又稱胭脂島。望岳亭(也叫胭脂亭)上的胭脂故事連環畫,與光岳樓遙相輝映,是游人大發雅興,揮毫潑墨的好地方;與其相接的翠園、垂花門均為古建筑,青瓦白墻,古色古香。靜靜的湖水在月色下幽暗無語,讓人不禁遙想胭脂姑娘對愛情的忠貞與執著,不禁感慨故事的纏綿悱惻。歲月漫長,歷史沒有沖淡唯美的傳說,反倒更加清晰地烙印在人們的記憶里。游走在這里,只想讓思緒停滯,和塵囂的都市似乎完全隔離,宛若夢中。
孔凡森同志紀念館就坐落在東昌湖邊,這位聊城的水養育出來的山東漢子,把他的青春,他的熱血和生命,都無悔地獻給了青藏高原。遙遠的青藏高原上那些搖曵的經幡,在長頌著這位已故的名人。在日喀則,那些善良的人們還在傳頌著他的故事;在阿里地區,那些虔誠的藏族同胞的氈房中還供奉著他的英靈。在肅穆的紀念館中,他仿佛還在孜孜不倦地給人們講述做人的準則,做官的原則,做事的規則。古人已隨歷史而去,今人又攜歷史而來。從古自今,東昌湖邊的人們都在用古今名人的教誨,警醒后人,都在用一種厚重,夯實著齊魯的歷史。
太陽收斂最后一絲光線,夜幕圍上來,華燈初上,夜色下的東昌湖繁燈似錦。湖對岸的明珠劇院,在夜色中發出璀璨的光芒,氣勢恢宏的東昌大橋在點點燈光照耀下宛如一道彩虹橫貫湖面,美輪美奐。站在湖堤上,迎面吹來陣陣涼風,清新干凈。
浮云般顛沛在凡間青澀的孩子,捧一抹微云送到湖心。無意回頭,光陰拔節,年華瘋長。湖水一樣平靜的夜,你載了一船的寂寞,可叫我如何捧讀。來時的路,早已被深情望穿。想起一個女孩子的詩句,寫得很貴族,她說:“靈魂在高處……”
一座山的背濕了,一只燕子的翅膀濕了,一行人的心思濕了。如今,東昌湖畔那動人的傳說都在歷史的河床里沉淀下來,變成了游客那悠閑的尋幽腳步和湖水里悠悠蕩蕩的漣漪……
東昌湖,可以讓心住到老的地方。
來源:聊城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