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在古城】走進守望聊城千年的小西湖公園
古城西南隅,很久之前,是一處不起眼的坑塘,被稱為“西南坑”,又名“白衣堂坑”。古城保護與改造后,煥然一新,成為盡顯東方園林之美的“小西湖”公園。
今天的小西湖,亭廊軒榭、小橋流水、繁花似錦,生機勃勃的景象,讓人很難想象它曾經的模樣。鮮為人知的是,這處面積不大的水域,與古城同齡,已有千年歷史。
一千多年前,“獅子眼紅陷舊州”,那時黃河水患毀城,聊城城址也由舊州洼(今開發區徐田村南),遷到了今天的古城位置。古城西南方向,有村莊名叫“二十里鋪”,因為距離舊州二十里得名。
宋熙寧二年,聊城修建城墻,將二十里鋪圈進了城內,村名改街名,“二十里鋪街”沿革至今,成為古城內歷史最為悠久的街巷之一。
在聊城人世代相傳的故事里,它是“二十里鋪”老村莊里的坑塘。千年時光荏苒,滄海桑田間它旱了又滿,盈了又虧,土城變成了磚城,運河帶來了繁榮,古城迎來了新生,這處坑塘守望了古城千年。
由南城墻路西行,沿著西南角樓,進入小西湖,迎面可見一座牌坊。它高約12米,寬約15米,純石材雕刻,四柱三間五牌樓,飛檐起脊、鴟吻蹲獸、紋飾繁縟,古樸典雅又不失莊重。這座牌坊原本位于樓西大街,后遷移至小西湖。
牌坊面南而立,正面橫額寫有“別有天地”,一副對聯豎在兩邊立柱上,上聯為“東昌湖掠清風風沐人人沐風風清人樂”,下聯為“光岳府觀朗月月浸水水浸月月朗水明”。牌坊背面橫額,寫有“清心”二字,豎寫對聯為“花放水流自有旨趣,禽鳴魚樂各具天真”
牌坊橫額寫有“清心”二字,所以它也被稱為“清心坊”。池塘、碧樹、假山、小橋、亭臺、軒榭,鋪石小道曲徑通幽,花木繁茂綠意盎然,詩情畫意盡在其中,此情此景靜謐安好,真正是清心安神的絕佳之地。
2020年4月2日 09:51
?瀏覽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