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在古城】感受陽春三月里的任克溥故居
褪去陰冷,世界又變得溫暖而明亮。
春天來了,莫負好春光
疫情未散,
讓我們用手機聽故事、憶往昔、看美景
感受陽春三月里的
任克溥故居
任克溥故居位于北口東街(原紅星街),為清康熙年間刑部尚書任克溥晚年回鄉時的住宅。任克溥,字海眉,清代聊城人,康熙年間曾任刑部侍郎。還鄉后,在聊城筑綺園和敦睦堂。
康熙十八年(1679年),因有人告發白蓮教將在東昌一帶作亂,任克溥未及時上書,被落職回顧故里。在家閉門教子,筑"綺園"于北壩。又筑" 睦堂",長同兄弟及侄子輩中高齡者宴聚一堂。任克溥家居期間急難好施,多次捐修學校、光岳樓、魯仲連臺及驛館等。對百姓疾苦,有切膚之痛。"無稅碑"的故事,在聊城世代相傳。
相傳他回鄉后,本想平平安安,頤養天年,誰知家鄉東昌府連年遭受水災,民不聊生,哀鴻遍野。如此災情,東昌官吏不但不報,反而大量搜刮民財,苛捐雜稅有增無減,百姓怨聲載道。任克溥為拯救家鄉民眾,三次上書皇上,陳述災情,要求減免官稅,賑濟災民,均未得到回復,曾為此焦急不安。
一天,收到朝中同僚的一封便函,得知"康熙皇帝的龍舟來到了東昌,任克溥同東昌官員沿岸列對跪迎龍舟"。當龍舟行之東昌府東閘口附近時,領航的龍舟突然觸物擱淺,無法航行。隨行官員立即向康熙奏稟,皇上降旨,令東昌知府速派水工清理河道。
水工下水不久,遂將一塊石碑撈出,見上面刻有字跡。隨行官當即上奏康熙??滴鯁枺?quot;上面刻有何字?"任克溥近前跪奏道:"起奏萬歲,此碑沉淀沉于河中甚久,不知來歷。但其膽敢阻擋龍舟,恐有原由,還請皇上明查為好。"康熙點頭稱是,走出龍舟,隨任克溥及東昌知府來到石碑前。
康熙見石碑雖掛滿泥沙,字跡卻甚是清晰,于是順口念到:"今日無稅。"話音未落,任克溥忙雙膝跪倒高呼:"謝主龍恩。"康熙不解其意,忙問:"愛卿。這是何意?" 任克溥奏到:"東昌連遭水災,百姓生計艱難,今古碑顯現,想是天意,萬歲為體憐災民,金口免去東昌賦稅,我豈不為家鄉父老謝恩。"康熙聽了任克溥一番啟奏,忽然想起任克溥有三道奏折,因諸事繁忙,一直沒有批復。
此時石碑阻舟,又書之無稅,雖感蹊蹺,但又不能不信其言,于是說道:"東昌連遭水災,本應早免賦稅,今日古碑顯現,是乃天意!就照此辦理吧。"這樣以來,為東昌民眾減區了一大負擔。其實,石碑并非什么天意,乃是任克溥為拯救東昌民眾的計策。
康熙南巡曾經駕臨,并親書“松桂堂”匾額及臨米芾“天馬賦”和“綠水本無憂,因風皺面;青山原不老,為雪白頭”的對聯一并賜與任克溥。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帝沿運河南巡過聊城,為任克溥恢復原職。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視察河工時,光臨任克溥"綺園",賜"松桂堂匾",題聯"綠水本無憂,因風皺面;青山原不老,為雪白頭"??滴趸罔幒?,又加封任克溥刑部尚書銜。
解放后故居遺址曾被開辟為公園,今之故居為原址據史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