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運河聊城段旅游產業綜合開發項目
一、項目名稱:京杭運河聊城段旅游產業綜合開發
項目范圍:在聊城境內,南起黃河交叉口,終點北入章衛運河,途徑張秋鎮、阿城鎮、七級鎮、李海務鎮四個古鎮,穿過聊城城區,向北再經梁水鎮、魏灣鎮、戴灣鎮三個古鎮,進入臨清中心城區中州古城,全長97.5公里。京杭運河兩側各約500米不等,涉及兩城、七鎮,幾十個鄉村,經過鄉村段將整個鄉村納入規劃范圍,所形成的規劃用地面積99.92平方公里。
二、總體定位:
世界的運河:2014年,京杭大運河申遺成功,成為國內唯一正在發揮作用的生態世界遺產。而京杭運河(聊城段)進入了國家旅游局會同國家開發銀行等12家金融機構共同確定的全國優選旅游項目名錄。我們將全力打造世界文化遺產旅游目的地、國際自行車賽基地
中國的運河:國家步道、國家級水利風景區
山東的運河:聊城運河經濟帶、城鄉旅游綜合體
三、項目背景:
(企業)在聊城市委、市政府統一領導下,把運河、古城、東昌湖區域內的文化旅游資源整體劃入聊城市旅發集團,旅發集團成為聊城市唯一的文化旅游類國有資產運營及管理主體、國有資本運作主體和文化旅游項目建設投資主體。
(項目)從國家戰略空間布局看,本屆中央政府先后推出一帶一路戰略、長江經濟帶戰略和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等三大國家戰略,從形態上都是東西走向和塊狀的,并且三大戰略缺乏有機聯系,而南北走向的大運河不僅歷史上就是中國的交通動脈和歷史文脈,并且在地理上將三大戰略進行了有效貫通。
京杭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時間較早、規模最大、線路最長、延續時間最久的運河。2014年6月,京杭大運河申遺成功,成為國內唯一正在發揮作用的生態世界遺產。聊城市現在面臨實施綠色發展,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的客觀要求。運河所具有的交通、生態、輸水、文化、旅游等多重功能成為了聊城發展的天然財富。通過京杭運河聊城段旅游產業綜合,將帶動聊城的經濟繁榮,所產生的GDP也對市民大有裨益。
京杭大運河聊城段是古代會通河的一部分,現有景區9處(臨清運河景區、舍利寶塔、葡香園、東昌湖景區、姜堤樂園、金龍湖、七級鎮、海會寺、景陽岡),全國文物保護單位16處(山陜會館、臨清運河抄關、鰲頭磯、荊門上閘、荊門下閘等)。
京杭運河全域旅游開發將成為聊城供給側改革和經濟社會轉型的龍頭。
四、整體規劃
(一)生態的運河----依水復健,重建生境
京杭運河常規運行過程中,主要利用本地地表徑流及中水資源回用進行河道景觀水的補給。
地表水資源方面:主要依靠徒駭、馬頰河上游相關的水資源利用工程通過這兩條河道為京杭運河進行水量補充;
中水資源方面:京杭運河沿線周邊主要有臨清污水處理廠、聊城中心城區的第一、第二污水廠、開發區污水廠、鳳凰污水廠及陽谷縣污水廠等,可利用其處理產生的滿足河道生態景觀功能需求的中水就近對京杭運河進行水量補充。
應急調水規則:“南北引,向東排”,即由南側的金堤河~黃河及北側的衛河引水,對京杭運河進行水量補充及置換,再由徒駭、馬頰等主要排水河道排出,以達到水質改善的目的。
運河兩岸綠地系統建設:修建50-200米不等的生態緩沖廊道,在生態緩沖廊道中規劃生態或人工濕地,種植生態草林,過濾外圍污染,構建“活體過濾器”,修復豐富多樣的原生生態系統,為野生生物提供棲息地。
(二)開放的運河----還河于民,通暢可達
修建連續貫通的154km的濱河旅游專用路和125km長的有軌電車(遠期計劃),打造濱河高品質城鄉公交服務;結合城、鎮、重要景區以及區域城際道路設置游客集散中心4處,并配置各類服務設施,結合旅游專用路線路、有軌電車線路及集散中心設置城際公交站點25個、有軌電車站點28個。
為運河周邊市民和村民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務,設置連續的濱水步道,設置國道步道輔線連接運河綠地與周邊腹地,結合公園入口設置步道服務設施;利用濱河空間貫通,組織開放有活力的定向越野、馬拉松、騎行運河等健身活動。
(三)文化的運河----保創共舉,活化世遺
1、運河及其周邊文化遺產保護:
(1)部分原生態運河生態保護。
(2)運河航道修復、疏通和連通,保證游船通航;此次運河航道要按照三級行道標準,預留河口寬度100米,水面寬度60—80米,水深不低于3.3米。
2、 充分保護并合理利用歷史遺存挖掘運河文化內涵,拓展運河旅游功能,對省級及國家級文化遺產進行修復與挖掘,形成富有韻味的文化片區(張秋古鎮文化風貌區、阿城阿膠文化體驗風貌區、七級古街文化風貌區、李海務溫泉文化體驗風貌區、東昌古城風貌區、梁水葫蘆文化體驗風貌區、戴灣貢磚文化體驗風貌區、臨清古城文化風貌區)和線路。
(四)舒適的運河----人本關懷,設施齊全
在濱河開放空 間全線設置旅游休憩標示系統、人流安全預警系統、街道家具、公共藝術等設施,豐富設施種類,提升服務水平。
旅游路上每隔10公里設置一處服務驛站,共設置14處驛站,4個一級驛站,10個二級驛站。結合沿線驛站設置4處房車營地,3處自駕車營地。驛站配套旅游信息服務中心、停車場、休閑住宿、加油站、車輛檢修、餐飲、公廁、公話等服務設施;結合服務驛站,集中設置餐飲店、便利商店、公共衛生間、旅游公共服務中心、應急便民中心、小型藝術展示等公共服務設施點。
五、市政設施規劃
電力、電信、給水、雨污水、熱力、燃氣設施全貫通
六、投資規模:約120億元
值得說明的一點是,京杭運河進入聊城主城區,在聊城城區范圍內,項目規劃周公河、徒駭河、趙王河、東昌湖、南湖、蓮湖等水系的相互貫通,形成河湖城為一體的全域水城大格局。
聊城市旅游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誠邀、誠尋合作伙伴,利用國家政策募集各類資金。采用PPP模式,植入創新型、優質性旅游項目,利用京杭大運河這一寶貴資源共謀大業。